種植技術
生物學特性:喜生于濕潤地區,但能耐澇耐旱。中國各地均有栽培。長江以南各地有野生。生于屋旁、荒野、河邊、溪澗或陰濕山谷中,北方俗稱草珠珠。
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,怕干旱、耐肥。各類土壤,對鹽堿地、沼澤地的鹽害和潮濕的耐受性較強,但以向陽、肥沃的壤士或粘壤上栽培為宜。忌連作,也不宜與禾本科作物(小麥、大麥、燕麥、黑麥、稻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黍、稗等)輪作。近年來在潮濕的水稻田上栽培,特別在抽穗揚花期給以淺水層,可顯著增產。
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。為預防黑穗病,播前將種子用60℃溫水浸種10-20min,撈出種子包好置于5%生石灰水中浸1-2d注意不要損壞水面上的薄膜。取出以清水漂洗后播種,或用1:1:100的波爾多液浸種24-72h,于3月至4月,穴播,按行株距27-30cm見方,穴深5-7cm,每穴播種子5-6顆,覆土2-3cm,鎮壓。每1hm2需種75-90kg。
薏米栽培技術
一、原植物:為禾本科一年或半年生草本植物,藥食兩用,為八寶粥等多種保健食品原料。
二、栽培方法及田間管理:喜溫暖氣候,宜在灌溉排水條件良好的肥沃土壤種植,不宜連作,前茬以豆茬較好,種籽繁殖每畝3—4公斤,條播穴播均可,麥收后播種,夏播秋收,生長期為三個月,一般土壤均可種植,易種易管,播種前應選良種,以農家肥為主,化學肥料為輔,化學肥料每畝施復合肥50公斤以上。整平土地,可用播種機,按行距5—7寸,穴株l—3寸,每穴二株,此品種適應性較強,荒山丘、平原、北方旱、水地區皆可種植,時間短,見效快,畝產約400—500公斤。按亳州市藥材市場價3元/公斤計算,畝效益可達1000—1500元左右。田間管理幼苗有3-4片真葉時間苗,每穴留苗4-5株。中耕除草一般3次。薏苡是需肥量較大,耐肥性較強的作物,生長前期看重施氮肥提苗,后期應多施磷肥、鉀肥,促進壯稈孕穗,田間水分管理以濕、干、水、濕、干相間的原則,即采用濕潤育苗,干旱拔節,有水孕穗,濕潤灌漿,干田收獲。薏苡是異株花粉授精,輔助授粉是在盛花期以繩索等工具振動植株(上午10-12時),使花粉飛揚,可提高結實率。
三、病蟲害防治:多雨季節,宜發生黑銹病,應用多菌靈防治。
薏米種植技術
薏米俗稱米仁、苡米、薏苡仁、藥玉米、六谷子,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。藥用有健脾補肺、清熱、利尿、降壓、驅蟲等功效。
(一)精選種子,技術處理薏苡用種子繁殖,選擇植株粗壯、分蘗強、分枝多、結籽率高、種殼呈灰褐色、無病蟲害的植株留作種用,先株選,后粒選,以飽滿且有光澤的種子作種用。播前將種子用布袋裝好,浸于5%石灰水或120倍波樂多液內,其上用物壓緊,使其不露出水面浸24小時后用清水沖洗2次后即可播種。
(二)整地開溝,施足基肥薏苡適應能力極強,對土壤要求不嚴,各類土壤均可種植。整地時每隔2m開一條溝,溝深20-30cm,作為灌排渠道。每畝施土雜肥2000-3000kg、過磷酸鈣50kg,然后翻入土中。播種時,畝施焦泥灰1000kg。
(三)選好茬口,適時播種 前茬以豆科、棉花、薯類等為宜。播種可采用直播、條播和穴播均可。春播或夏播均可,夏播若采用育苗移栽效果更好。條播:直條橫條均可。按行距40cm開淺溝,溝深3cm,溝底要求平,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,上覆焦泥灰,以蓋沒種子為度,然后覆土整平。穴播:按株行距40-50cm開穴,每穴播種子4-5粒。春播4月下旬,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,最遲不超過6月下旬,尤其在北方,過遲秋后不能成熟,影響產量。
(四)田間管理,重點灌水
1、間苗定植。幼苗長出2-3片真葉時,進行第一次間苗,拔除密生苗、病弱苗,保持株距4-7cm;幼苗有5-6片真葉時,按株距13-16cm定苗。
2、中耕除草。一般中耕除草2-3次。第一次在苗高6-7cm時進行,促使多分蘗;第二次苗高16-20cm時進行;以后結合施肥進行。
3、追肥培土。追肥分兩次進行。第一次在苗高4-7cm時進行,每畝施稀薄人糞尿1000kg,促使幼苗生長,多分蘗,早分蘗。第二次在苗高35cm左右或在孕穗時進行,每畝施人糞尿1500kg,促使植株旺長,有利孕穗。若無人糞尿追肥可選用尿素每次10kg加過磷酸鈣20kg。培土在苗高35cm左右時,結合施肥進行,為防止倒伏,有利根系生長。
4、灌水。水分管理是薏苡獲得高產穩產的關鍵。薏苡以形與玉米、高梁相近,人們習慣認為是旱地作物,生產上亦采用旱地栽培,故造成畝產量低。通過多年試驗證明,薏苡不是旱田作物而是沼澤性作物,喜濕生性植物。要獲得高產穩產,必須跳出旱地栽培誤區,采取濕生栽培法。灌水采用“兩頭濕,中間干”的科學方法。即生長前期要求土壤濕潤,促使苗齊、苗壯;分蘗后期應排水擱田,控制無效分蘗;孕穗期要及時灌水,增大灌水量;抽穗期應勤灌、灌足水(此期若干旱、抽穗數大減,空秕數增加,產量明顯下降)。收獲前10天可不灌水,便于收割。根據上述情況,可以流水的溪邊、溝邊又及渠道邊大量種植薏苡,生長較好,產量也高,同時又不占用耕地面積。但在死水塘邊、溝邊種植生長不好,產量較低。
5、摘腳葉。在薏苡拔節結束后,把第一分枝以下的葉片及無效分蘗一起摘去,有利于通風散熱,促使莖稈粗壯,對防止倒伏具有一定的效果。
6、輔助授粉。一般靠風即可授粉,如能在開花盛期以繩索等工具振動植株(上午10-12時)使花粉飛揚,對提高結果率有明顯效果。(五)發現病害,及時處理 黑穗?。喊l現后立即將病株拔除燒毀。播前種子浸泡消毒后大大降低此病發生。玉米螟:發現后用90%敵百蟲1000倍液灌心葉。
(六)掌握時節,適時采收
一般在當年9月至10月上旬;籽粒80%以上變色;大部分籽粒變硬發亮;植株中下部葉片轉黃;生育期在160-180天。
薏苡的分枝性較強,種子成熟不一致,待植株中下部葉片轉黃,種子已有80%成熟時就可以收割。過遲,第一、二批成熟的種子易脫落,降低產量。收獲選晴天進行,收割后進行脫粒。脫落后的種子放在干凈的曬場上曝曬,直至干燥。曬干后用碾米機碾去外殼和種皮,或用脫殼機械脫去外殼和種皮即可。